第 13 期 基礎法學與人權研究通訊第13期 關鍵字:2014, 法律文件資料庫, 關廠工人 關廠工人訴訟案(下)上一期的基礎法學與人權研究通訊中,收錄了「為權利而抗爭」座談會上半場的內容,探討了關廠工人案的法律意義。這一期的研究通訊則收錄了座談會下半場的內容,主題是「關廠工人案的社會意義」
第 12 期 基礎法學與人權研究通訊第12期 關鍵字:2014, 法律文件資料庫, 關廠工人 關廠工人訴訟案(上) 十七年前多家廠商惡性倒閉,受害工人聯合起來要求政府介入與代位補償,並替台灣的勞動者們爭取到失業給付制度。十七年後,由受害工人集結而成立的全國關廠工人連線,不滿政府…..
第 11 期 基礎法學與人權研究通訊第11期 關鍵字:2013, 林文蔚, 監所改革, 黑金城 剝奪一個人的自由是一件艱難的事情。有高牆、柵欄、關卡、手銬,要戒護、要管制、要監視,以及各環節所溢生並仰賴的警戒、焦慮、權威、恐懼;如此種種,對於實施者與受刑人,應該說,對任何人而言都很困
第 10 期 基礎法學與人權研究通訊第10期【特刊】: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修法 關鍵字:2012, 司法改革, 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 資訊公開 政府資訊公開向來被視為檢視政府施政是否透明,以及評估國家民主化程度的重要指標。我國自民國 94 年 12 月開始施行「政府資訊公開法」,並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可謂是落實民主的立法,該法第
第 9 期 基礎法學與人權研究通訊第09期 關鍵字:2012, 外籍看護, 性別職業區隔, 釋字第410號解釋, 非典型勞動 這是一篇假設性的釋憲聲請書。婦運團體在 1990 年間所推動一系列「還我財產權」的釋憲運動,包含子女親權行使(釋字第 365 號解釋)、夫妻財產制(釋字第 410 號解釋)、夫妻住所指定(釋字第
第 8 期 基礎法學與人權研究通訊第08期 關鍵字:2012, 林佳範, 法律動員, 釋字第445號解釋, 集會遊行法 就這個案件而言,在一審判決中,法院引用兩公約1,認為人民享有和平抗議的自由,警方舉牌命令解散的裁量權的行使,應該受到憲法與兩公約的約束。另外從人權教育的角度來說,人權不只是道德訴求,也應該是法律制
第 7 期 基礎法學與人權研究通訊第07期 關鍵字:2012, 林佳範, 米糠油中毒, 釋字第410號解釋, 集會遊行法, 食安 如果大法官的釋憲所處理的對象是國家大事,那麼性別平等的釋憲案正說明了家務事也是國家大事。歷來大法官對於性別平等保障所做成的解釋,大多是有關家庭領域的爭議。1這些家務事主要是透過女性的抗爭而被送到大
第 6 期 基礎法學與人權研究通訊第06期 關鍵字:2011, 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 消費者債務清償條例, 資訊公開 美國的新聞自由協會向聯邦最高法院提出一封公開信,要求所有向法院提出、或是由法院所做成的文件 都應對大眾公開,除非有應予保密的例外情況。他們主張,從資訊對於健全民主的重要性以及《憲法》對於言論自
第 5 期 基礎法學與人權研究通訊_第05期 關鍵字:2011, 工運, 性別歧視, 曾茂興, 法律文件資料庫 1988年是臺灣工運史上值得記載的一年,當時全臺地方客運業勞動者普遍體驗著低底薪、超時工作、變相的獎金制度迫使勞動者為資方賣命等等惡劣的勞動條件。該年年初
第 4 期 基礎法學與人權研究通訊_第04期 關鍵字:2011, 動產擔保交易法, 戰後中小學法治影像資料庫, 法律與社會變遷調查, 第二十三條釋憲聲請案 臺灣法實證研究資料庫團隊中由江玉林教授主持之【戰後中小學法治教育影像資料庫】新增資料 61 筆,圖片共 183 幀,內容橫跨國立編譯館主編之「高級小學公民課本」及「國民中學公民與道德課本」各年份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