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adian Journal of Law and Society是一本雙語期刊(英文、法文),致力於出版法律與社會領域的創新研究。他紮根於加拿大獨特的法律與社會運動,以法律與社會學、文化研究、文學、政治學、犯罪學、歷史、人權、性別研究和政治經濟學等學科或研究方法的交織為特色。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crimination and the Law是一本以「歧視」、「平等」與「法律」為主要研究對象的期刊,希冀藉此擴大人們對於歧視、平等與法律的理解。他在內容上涵蓋了種族主義、性別歧視、障礙歧視、年齡歧視、對尋求庇護者或難民的處遇、移民與國籍問題等等,這些歧視影響了就業、住房、教育或其他服務的獲得。而規定禁止這些歧視的反歧視法,亦是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crimination and the Law想要加以檢討與批判的對象,包括反歧視法的規定本身、程序問題,以及其實際運作的情形等等。
Social& Legal Studies是一本國際頂尖期刊,出版跨學科、批判方法的法社會學研究。他在內容上涵蓋了女性主義、反殖民與社會主義經濟觀點(socialist economic perspectives)等之法律研究,因此他提供了一個空間使得不同傳統或批判方法的法律研究得以有對話的機會。
Journal of Law and Society是英國法社會學研究的頂尖期刊,每季一期,並且會每年發行一本特刊。自他成立以來,就一直由Philip A. Thomas擔任主編。在期刊的內容方面,他致力於法社會學研究,也希望能吸引來自國際上的各種法文化、跨文化的議題與理論研究前來投稿。
Annual Review of Law and Social Science是由非營利的期刊出版社Annual Reviews所出版,Annual Reviews共出版了高達數十種的期刊,範圍廣納各學科領域。
Annual Review of Law and Social Science則是於2005年創刊,透過法律的社會科學研究(social scientific studies of law)與針對類似於法律系統的規則、制度與行為等相關研究,致力於促進對於法律、文化、社會組織與社會間複雜連結的理解。
Law& Society Review創刊於1966年,是全球法社會學研究的重要期刊。期刊致力於關於社會與法律制度之間關係的研究,內容包含法社會學的理論發展、經驗研究的研究成果、以及對於調查方法的回顧與評論。
作為一本廣泛跨學科的期刊,Law& Society Review非常歡迎來自文化、經濟、政治、心理、人類學或社會學等學術傳統的觀點研究法律制度。
The Journal of Law& Equality是一本由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法學院出版、經同儕審查的期刊,旨在促進關於平等議題的批判性思考,其特別著重於在加拿大的平等議題上。並且,JLE強調其作為一本跨學科的期刊,內容上包含探討平等與法律制度之間的關係;社會、政治以及經濟上的平等。
於1972年創刊,強調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尤其是經濟學、政治科學、心理學領域,但也會刊登歷史學者、哲學家或其他對法理論有興趣之研究者的作品。是一本對法律與法律機構進行跨界學術研究的期刊。
由美國律師基金會(American Bar Foundation, ABF)出版,以實證與理論的法學研究為其特色,有助於理解法社會學(socio-legal)的形成過程。內容上橫跨許多社會科學的學科,包括人類學、犯罪學、經濟學、歷史學、法律學、哲學、政治科學以及社會學領域。
該本期刊是SELS(The Society for Empirical Legal Studies)的正式刊物。SELS是一個由對法實證研究有興趣的學者所組成的國際性組織,其任務還包括召集法實證研究學者舉行一年一度的研討會(自2006年開始)。該刊物是法實證研究相當重要的一本期刊。主要是由Theodore Eisenberg, Michael Heise, Jeffrey J. Rachlinski, Stewart J. Schwab, and Martin T. Wells, Valerie P. Hans, Edward H. Stiglitz幾位教授共同編輯。包括各種領域的法實證文章,例如刑事司法、公共政策、公司法規和經濟學等。目的在填補法學與社會科學文獻空白,有助提供相關學者、律師、政策決定者法律體系所需要的基本知識。
Civil Rights Litigation Clearinghouse收錄了美國重要的民權訴訟案件,並將案件分為二十四類:兒童福利、刑事司法、障礙權利、教育、選舉/投票權、環境正義、平等雇用、公平住房/借貸/保險、移民/國土邊界、缺乏辯護、智能障礙(機構)、看守所狀況、青少年機構、精神衛生(機構)、國家安全、家庭看護狀況、警察機關、總統/州政府機關、監獄狀況、公共合理調整/契約(針對障礙歧視的公共場所經營者)、公共利益/政府服務、公共住宅、學校取消種族隔離、言論與信仰自由。並且,Civil Rights Litigation Clearinghouse目前仍持續收錄進行中的案件,對於所收錄之案件,都致力於收集該案件中重要之文件,包括訴狀、訴訟摘要、向法院提交的法律文件、公眾意見、法院命令等,便於使用者瞭解案件、進行案件研究。
該計畫主要是將法律、歷史、經濟、政治、外交與政府體制等相關領域之文件數位化整理成資料庫,有別於常見直接將文件掃瞄的作法,其每一筆資料都是打字建檔、可以直接搜尋內文,使用上相當方便。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國家調查數據庫全面而廣泛的收集在中國所進行的各類抽樣調查的原始數據及相關資料,對收集到數據與資料進行檔案化。當初收錄了中國綜合社會調查(CGSS)、中國宗教調查、中國教育追蹤調查、網民社會意識調查等等。
2001年,歐洲社會調查在倫敦的國家社會研究中心成立,歐洲社會調查開始進行每兩年一次的態度和行為跨國調查。調查問項分為核心部分與輪替部分,核心部分每次調查均會進行,輪替部分則每次不同。核心項目包括媒體與社會信任、政治、主觀幸福感、性別與家庭、社會人口統計學以及價值觀。
東京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於1996年成立了附屬單位:日本社會研究資料中心。該中心建構並負責日本社會科學資料庫(Social Science Japan Data Archive, SSJDA)的運作,至2011年為止,SSJDA累計提供1,812組資料檔案,並已公開1,424組資料檔案,累計發表169篇論文。蒐羅資料主題包括:資訊、通訊技術與大眾傳媒;經濟、產業、經營;法律;醫療保健;社會福利;國際關係、外交;政治、行政、選舉;雇傭與勞動;社會與文化;環境;安全,犯罪與災害等。
AJD是由美國律師基金會(American Bar Foundation)進行的調查,旨在系統性的收集全美國法律專業畢業生的職業與經驗,為法律職業性質的變化提供資訊來源。他對近5,000名新進律師的職業成果進行實證研究,第一批次調查於2002年進行、第二批次於2007年、第三批次於2012年,不僅提供了全美國律師職業發展軌跡的圖像,更描繪出了女性、種族及少數族裔律師的職業群像。
美國律師協會分別在2019、2020年於全美對1000名18歲以上美國民眾進行公民素養調查,調查內容包含了民眾對於美國憲法、行政立法與司法部門的運作方式、公民的權利與義務等是否有正確的認知,當中的問題大部分來自外國人歸化為美國公民的測驗(U.S. Naturalization test),其調查是透過網路與電話訪問的方式進行(2020年透過電話訪問)。其中,2020年進行了兩次調查,分別於3月及4月進行,調查人數為1000人及800人,在4月的調查因為COVID-19疫情爆發的緣故,另外向受訪者詢問了早期投票與網路線上投票的看法。
Michigan大學ISR的調查研究國際上相當有名,並涉有專職的調查研究中心(the Survey Research Center of the ISR),也會定期舉辦一系列的調查研究方面的暑期課程。附屬於ISR的政治與社會學研究校際聯盟(Inter-university Consortium for. Political and Social Research, ICPSR)則是創立於1962年,與我們介紹過的芝加哥大學的NORC (National Opinion Research Center) 齊名,都是十分重要的調查訪問學術機構、資料庫。ICPSR更是美國最大的社會學統計資料資料庫與世界上最大的社會科學研究文獻網站,其成員超過550個機構,包含美國及世界上所有的主要的大學或研究單位,包括存有臺灣所進行的調查研究資料。
東亞社會調查是由中國、日本、韓國及台灣的四個調查機構╱計畫共同組成的一項跨國問卷調查計畫。參與團隊分別是中國人民大學 ( 中國社會調查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 CGSS)、日本大阪商業大學及東京大學(日本社會調查Japa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s, JGSS)、韓國成均館大學(韓國社會調查Korean General Social Survey, KGSS),及台灣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與調查研究專題中心(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 Taiwan Social Change Survey, TSCS)。2006年第一次的主題為「家庭」,2008年為「文化與全球化」,2010年為「健康」,2012年則為「社會資本」。〔摘錄自 張晉芬(2011),〈推薦一個新的社會學量化研究資料庫:東亞社會調查(EASS)〉,《台灣社會學會通訊》,第71期,頁15。〕藉由本調查,能夠在東亞框架下進行比較研究。
主要是1983年由英國的國家社會研究中心推動,1996年始將北愛爾蘭也納入調查範圍。每年都會進行面訪,也包括一些附加的自填問卷,已累積相當的成果,可以進行長期性趨勢或變遷的分析研究。
由該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贊助委託芝加哥大學國家民意調查中心(National Opinion Research Center, NORC)於1972年開始執行,訪問對象以完全機率樣本,抽出家戶中的成年者。問卷形式上分為五大部分,可重複調查核心題組、專題題組、ISSP 調查題組、實驗題組與再訪或追蹤題組。
從二十世紀晚期開始,大凡世界各國均致力於社會變遷調查與研究工作,許多知名的研究中心、學術單位也逐步聯合展開跨國界、整合型的社會變遷調查,其中最具規模與代表性的就是國際社會調查計畫(The International Social Survey Program, ISSP),迄今已經有57 個會員,中研院社會科學研究所於2001年獲邀加入ISSP的行列。ISSP每年都會進行一項主題式問卷調查,即便有些調查的主題不直接與法實證議題相關,但問卷題目中或多或少都有涉及法實證議題的問項,例如在1991及1998年「宗教」為主題的問卷中,就有問到婚前性行為、墮胎合法化及對於通姦評價等問題等。
甚至有些問卷的主題就直接涉及法實證研究對象,例如以「政府角色」為主題的問卷調查便問到,一般而言,受訪者會認為人們應該毫無例外地遵守法律,或是認為在例外的情況下人們應該遵從他們的良心做事,即便這意味著會違背法律?在2004年「公民權」的問卷中,有許多問題都涉及民眾對於民主法治、政治、倫理的看法與評價,例如調查受訪者下列說法對於公民權的內涵構成重要性程度如何?投票權的行使是否重要?逃漏稅的行為?守法?隨時注意政府的施政作為?甚至比較具體的詢問哪一些權利是重要的?例如保障弱勢族群的權益、公民不服從、政府決策前對民眾意見的徵詢與重視等。而在以「國家認同」為主題的問卷中,也有涉及對外來移民、外來人口與國家資源分配、治安維護等的看法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