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法實證研究資料庫 20250214 調查計畫研討會
上午場 –法律及司法體制與民眾態度

【主題二 法律觀念、司法印象與法院評價】

報告人|蔡佳泓|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研究員

 

from《基礎法學與人權研究通訊第32期》

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蔡佳泓研究員的研究使用「臺灣法實證研究資料庫建置計畫」第六期面訪資料[1] ,以台灣民眾對法院的滿意度題組[2] 探討民眾的法律觀念、司法印象與法院評價之間的關係,深入了解影響民眾對法院評價的因素,包括法律觀念、司法印象和政黨認同。

 

分析結果發現

 

 

 

 

 

過往研究文獻指出,2005年國民黨與民進黨支持者對法院的信任程度相差不大,但從2009年開始,這種信任似乎出現了政黨化的變化,無政黨傾向者的不信任感也在增加。2013年的調查顯示,社會對司法獨立的滿意度普遍不高,國民黨與民進黨支持者的態度懸殊。過去二十年來,特定政黨支持者與無政黨支持者對法院態度的差距逐漸拉大,這種政黨化的傾向在2009年開始顯現,並且在2023年本次調查中仍然存在。

台灣公民如何看待司法,是會受到原本政治傾向影響的。不過,在民主社會當中,特定議題出現政黨化傾向,未必然是問題。令人擔憂的是,若司法信任度政黨化傾向的脈絡,是來自民粹主義的影響與政治極化——意即政治生活的重點偏離理性選擇、民主實踐,乃至於偏離現實經驗——這將對司法帶來尤其嚴峻的挑戰。質言之:若公民對法院的態度建構在對執政黨的好惡之上,法院將難以回應這種不信任。

 

【與談人-許菁芳助理教授】

對於蔡佳泓研究員的報告,與談人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許菁芳助理教授首先提出兩個評論:

評論一:法院的制度角色與民意支持

蔡老師報告中提及「法院制度角色不易令人滿意,因受訪者認為不可錯放,與刑法的天條相符.但法律規範無法獲得民意支持」的觀點,點出了法院在規範與現實,尤其是在面對民意支持挑戰時的困境。許多受訪者表達了對於司法系統過度依賴民意的擔憂,認為司法應該維持其獨立性,而不應過度受到民意影響。這點非常值得我們深思,尤其是在刑事法規範方面。法院的判決往往需要遵循法律規範,而不是單純迎合公眾的情緒。在進行相關研究時,必須將此一重要因素納入考量。

評論二:政治極化與法院評價的關聯

許菁芳老師也指出,在台灣的政治環境中,政治極化似乎對各種公共機構的評價有著深刻的影響。因此希望蔡老師能將報告中「藍的負面評價最危險,但政治極化不明顯」的說法作進一步闡述,同時說明是否有將親民黨等其他政黨的觀點納入分析,及關於政治極化如何影響法院滿意度的具體關聯

主要問題:如何借鑒政治學研究法院滿意度

接下來許菁芳老師詢問能否借鑒政治學中已有的研究方法,來探討法院滿意度問題?台灣在政治學領域的制度機構(institution)滿意度研究已相當成熟,能否應用到法院滿意度的研究上?蔡老師在報告中提到,法院觀念與滿意度存在關聯,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觀察。研究不同層次的影響因子,如規範性認知、法律觀念、結構性因素、文化結構、階級、經濟、政治等,並考量互動層次、經驗層次等,也許能為我們提供新的視角。

總結

蔡老師的報告為我們提供了許多深刻的思考,尤其是在司法獨立性、民意支持與政治極化之間的微妙關係上。透過這些問題的探討,我們不僅能夠更好地理解法院的運作,也能夠對司法滿意度的研究進行更深入的探索。

 

【與談回應- 蔡佳泓研究員】

民主制度是否為最優選擇始終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雖獲多數人支持,但也有人認為在特定情況下,威權體制運作更有效率。既有文獻一般將對民主的支持分為「廣泛性支持」與「特定性支持」,前者指的是對民主價值的整體認同,後者則是對特定政治機構(如軍隊、立法機關或法院)的信任程度。

研究進一步分析,影響民主支持的因素,除了對制度的滿意度外,還包括個人對民主的信念,例如「人人皆應平等」或「過多政黨可能導致社會混亂」等觀點。此外,歷史上對民主的看法也有所不同。現今視為理所當然的民主價值,實際上是現代民主理論學者建構的產物。若回溯至1920-30年代,精英統治普遍被認為優於大眾參與。更早的政治思想家如柏拉圖或亞里斯多德,甚至將民主視為混亂之源。他們主張,理想的政治體系應由受過良好教育的精英階層治理,而非純粹的大眾民主。

在這一研究框架下,民主價值的認同成為解釋民主支持的重要因素。人們是否認同平等的觀念,或認為社會中有太多政黨會引發混亂,這些規範性觀念都對民主支持有著深遠的影響。回到對於法院滿意度的研究,對於法律的信念本身也與對法院或法律體制的滿意度緊密關聯,而且可說是相互影響。這也是研究法院滿意度重要的課題。

值得注意的是,民主支持研究之所以具有重要意義,在於其對政治穩定的預測價值。當一個社會面臨經濟衰退等挑戰時,民主支持度低的國家更容易出現「中國模式可能更好」等威權傾向的思考。相較之下,法院或法官的信任度雖然重要,但在政治體系穩定性的研究中,往往不被視為同等關鍵的指標。

隨著全球政治格局不斷變化,如何提升民主的實踐效果,使其不僅具備理想性,更能在現實中有效運作,將是各國面臨的重要課題。

——————–

[1] 2023 臺灣法律與社會變遷調查第6期 (2) 
[2] 2023 臺灣法律與社會變遷調查第6期 (2)【司法信賴題組】2-1 & 2-2
 

from《基礎法學與人權研究通訊第32期》